《封面故事》

貓兒干與詔安客         文‧圖:沈橋

─崙背鄉賞遊景點

 

崙背鄉原為洪雅平埔族「貓兒干社」與「南社」的社地。相傳清朝康熙年間,已有漢人前來拓墾,但缺乏文獻可考。雍正十三年(1735),墾戶薄昇燦及吳、張等姓墾眾開發布嶼堡,之後張、方、高等姓墾民南進開築大有圳,引新虎尾溪水灌溉農地。嘉慶年間,顏、蔡、廖、莊等姓漳泉籍墾戶陸續進駐,墾業已大致完成。早年此地有一處小砂崙,墾民在砂崙背面的北方築屋建舍,地名因而稱為「崙背」。

清代中葉,入墾崙背、二崙、西螺等三個鄉鎮的漳州移民中,有不少來自於詔安、平和、南靖等客家語區地帶,他們講的語言既不像客家話,也不像閩南語,而是自成單一語系的「詔安客話」。這些被稱為「詔安客」的移民,目前仍有不少後代子孫居住於崙背鄉崙前、港尾、羅厝、豐榮等村落。老一輩人家閒話家常時,彼此交談大多使用詔安客話,形成地方族群中與眾不同的一大特色。

崙背鄉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,全年平均溫度約22度左右,雨季集中於四至九月,全年平均雨量介於1000~1500公釐之間,降雨量的多寡,除受氣旋雨、雷雨及颱風影響外,亦受季風支配。由於鄉境北臨濁水溪,南有新虎尾溪,可供引水灌溉,加以地勢平坦,土壤肥沃,因此自古農業已極為發達。農作生產以水稻為主,其他尚有香瓜、花生、飼料玉米、西瓜、大蒜、甘蔗及各類蔬菜。

不過,這個農產豐富之鄉,馳名遠近的並非農作物產,而是燈紅酒綠、紙醉金迷的「娛樂行業」。

民國六、七十年間,正是雲林縣沿海地區養鰻業黃金鼎盛時期。由於鰻魚源源不斷外銷日本,價格又年年持續攀升走俏,造就了許多家住沿海,腰纏萬貫的「養鰻新貴」。古人所謂「腰纏十萬貫,騎鶴下揚州」。相隔僅數十分鐘車程的崙背鄉,當時成為住在麥寮、台西、口湖等沿海鄉鎮養鰻業者飲酒作樂的好去處。在這些暴發戶一擲千金不皺眉頭的「愛戴」之下,崙背鄉內不僅「娛樂場所」到處林立,業者更是挖空心思爭奇鬥艷,使得「小上海」溫柔鄉之稱不脛而走。不過,聲色場所興盛崛起,卻也帶動了鄉內街市的蓬勃商機。

可惜好景不常,沿海地區養鰻事業的興盛景象猶如曇花一現,在價格低迷不振的挫擊下,燦爛耀眼的光環很快也就褪色不見,崙背鄉的蓬勃商機也隨之衰退消失了。

崙背鄉除了景色幽美的田園風光外,圓環鬧區的奉天宮媽祖廟,創建於嘉慶年間,廟貌巍峨,布局莊嚴,雕刻精彩,古色古香,雖侷處於街區人車道路一旁,發展空間相當有限,卻仍香火鼎盛,虔誠善信絡繹不絕。位於東明村民權路的天衡宮,祀奉玉皇大帝及無極瑤池金母。天衡宮創建於民國61年,歷時8年才興建完竣,近年來已成為鄉內香火極盛的廟宇,為崙背鄉帶來無比繁榮熱鬧。此外,位於大有村的永安宮,創建於清朝乾隆年間,迄今已有2百多年歷史。七十年間重新改建時,各項建材及裝飾均取材自大陸,廟貌巍峨,雕樑畫棟,極為富麗堂皇,尤其宮前青斗石香爐更是價值不菲的石雕精品,頗值大家細心鑑賞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圖片說明:

1、清靜恬適的崙背市街。

2、崙背天主堂。

3、香火鼎盛的奉天宮媽祖廟。

4、極具特色的詔安樓。

5、雲林縣首見的崙背乳牛專業區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崙背簡介
    全站熱搜

    崙背鄉團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